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,气温升高,温差变大,“一冷一暖”之间,孩子容易生病。大家都知道“春要捂,秋要冻”,可是该怎么捂?会不会捂出病?小编告诉你。
春捂秋冻,究竟怎么“捂”?
“春捂秋冻”这一说法似乎是“祖训”,但是“春捂”并不是简单地多加衣物,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“春捂”呢?
▲气温:15°是“捂”的临界温度
研究表明,对儿童、老人等需要“春捂”的人群来说,15℃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。当气温持续在15℃以上且相对稳定时,就可以不捂了。初春时节,一般都是早晚凉,中午热,所以老师、家长应该注意气温的变化,及时给孩子们增减衣物。
▲温差:昼夜温差大于8°是“捂”的信号
初春的天气,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、春暖花开,刹那间又可能寒流涌动。面对这“百变”的春天,如何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服呢?保健专家认为,昼夜温差大于8℃是该“捂”的信号。
▲时机:冷空气到来前24~48小时做好“捂”的准备
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,以及持续降温密切相关。明显的就是感冒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它们会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捷足先登,侵犯孩子的健康。因此,“捂”的时机,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~48小时就开始,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,毫无意义。
▲持续时间:7~14天恰到好处
衣服应随着气温回升慢慢地减下来。但是减衣不能太快,否则会出现没“捂”到位的现象。怎样才算到位?医学家发现: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,即使气温回升了,也得再捂7天左右,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。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。
幼儿春季穿衣,请依照这些准则
在穿多少这个问题上,我们平常认为的“孩子要比大人穿得多”的想法,其实是个误区。三岁以上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表达冷暖,应多听听孩子的感受,不要盲目捂着。
医生建议,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够,有两种办法:一摸锁骨二摸背。如果锁骨是温热的,说明衣服穿得不多不少;如果后背干燥且温热,穿得也正好,如果后背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,显然孩子需要及时减衣了。
一般情况下,幼儿穿衣服遵循下面的原则:
▲ 相同的气温,新生儿穿的比成人多一层;
▲ 不足1周岁的幼儿颈部温热而手脚偏凉是正正好的,如果手脚较热,可能穿多了;
▲ 1~3岁的幼儿动个不停,穿的衣服比大人少一件;
▲ 3岁以上的幼儿和成人穿的基本相同,甚至有时也可以比大人少一件。其一是因为幼儿园的活动较多,孩子们跟着老师动动手动动脚,非但不会冷,反而会有些热;其二是为了适当锻炼幼儿的御寒能力,以增强孩子的体质。
幼儿穿衣的注意事项
▲ 早晨起来给孩子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掉,尤其是孩子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,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。老师和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,等待自然消汗后,方可脱衣。
▲ 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,孩子从冷的房间进入比较热的房间,要提前帮孩子把衣服脱掉,否则等到出汗再脱就很容易感冒。
▲ 孩子比大人稍晚几天减衣服是比较稳妥的,如果大人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的话,这时再给孩子减衣服也不迟。
▲ 建议老师和家长每天关注天气预报,如果气温有明显增高,早晨起床时就不要给孩子多穿衣服,因为半途给孩子脱衣服很容易导致孩子受凉感冒。
▲ 当不知道该给孩子穿多少的时候,老师和家长可以这样做:你穿与孩子差不多厚薄的衣服,静坐一会儿,倘若既不感觉冷,也不感觉热,说明孩子穿的衣服厚薄正合适,孩子可以比你多穿一层单衣,切不可相差悬殊。孩子虽然没有成人耐寒,但孩子始终在运动状态,穿多了自然就会出汗,出汗是导致孩子感冒的诱因之一。